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货币政策的调整,未来美联储降息节奏和路径仍然存在市场分歧,对于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
[导读]30家基金公司年内“一基未发”,原因为何?
见习记者张舟
今年以来,仍有30家基金公司“一基未发”!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129家基金公司(含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今年以来共计发行1062只新基金。这意味着,剔除从未发行过公募基金产品及业务合并的基金公司,全市场仍有30家基金公司在年内“一基未发”,绝大多数公司为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中小基金公司。
究其原因,除了中小基金公司在品牌和渠道资源上实力较弱外,今年以来,市场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因业务违法违规被开罚单等因素也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减少新基金发行的主要原因。缺乏亮点的小型基金公司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面临生存压力。
30家基金公司
年内“一基未发”
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6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基金共计1062只,新基金发行总规模突破1.1万亿元,接近2023年全年发行总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市场共有129家基金公司成立了新基金,其中8家基金公司2024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超过30只,21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数量介于10只至39只之间,其余100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数量介于1只至5只之间。具体来看,华夏基金2024年以来以52只新成立基金数量位居首位,其次是易方达基金的49只,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的新成立基金数量紧随其后,介于30只至34只之间。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基于自身经营发展、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募集现状等角度考虑,在新基金发行方面遭遇着明显挑战,今年直接选择“一基不发”。
统计显示,在当前境内已发行公募基金产品的162家机构中,共有32家机构在年内暂未发行基金产品,其中,睿远基金、北京京管泰富基金旗下新基金正在发售期。这意味着,若上述基金公司新发基金在年内顺利成立,全市场“不产基”的基金公司仍有30家。
在基金行业中,“不产基”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小型基金公司中,这些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小,许多公司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在50亿元以下,有的甚至低于20亿元。
被开罚单等多因素
导致中小基金公司“不产基”
事实上,近年来公募基金发行市场进入“放缓期”。
从2020年至2023年全年数据来看,全市场新成立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435只、1907只、1457只和1272只,发行总规模依次为3.08万亿元、2.95万亿元、1.49万亿元和1.15万亿元,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逐年递减。
对于今年中小型基金公司“不产基”的原因,华北地区一位公募基金渠道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目前各家公募基金公司实力悬殊,第一梯队基金公司在品牌和渠道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中小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上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第一梯队基金公司凭借其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往往能够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各路资金流入,业务实力或将逐渐拉大。”
当然,在“业绩为王”的基金市场中,中小基金公司可以凭借产品业绩优势去展现足够的竞争力,激发投资者的兴趣,这类情况在过去的市场中时有发生。然而,在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多重因素下,缺乏亮点的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很难脱颖而出。
渠道资源相对有限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有受访人士对记者坦言,“中小基金公司的渠道资源影响着基金的推广和销售效果,在持营上一直不占什么优势,今年公司缺乏创新和特色的新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与其承担‘发行难产’的风险,不如做好存量基金,以确保公司盈利稳定。”
此外,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因违法违规行为,曾被监管暂停受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六个月,由此新基金发行业务按下“暂停键”。这也反映出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其违规行为可能危及公司的稳健运行。
展望未来,中小基金公司或需要在市场环境、公司自身优势和竞争格局中寻找到平衡点,通过提升产品业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谋求机会。在各方条件未达到新基金发行时机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应重新审视经营业务发展方向,优化投资策略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以适应未来市场变化。